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颜值即正义”,一句早期的互联网流行语,放到如今也适用。
否则,“服美役”、“粉红税”这类词汇也不会成为当下的讨论焦点。
不可否认,无论性别,在面对价值大致相当的选择时,绝多数人都会倾向外观优先的一方。
毕竟,外貌本身也算是价值的一种体现。
长得好看的、符合大众审美的,向来更受青睐,这是人之常情。
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为了追求外观而忽视核心的需求,就是本末倒置。
前阵子,收到一位茶友发来的一张图片,图上是两只陶瓷存茶罐。
茶友坦言,自己用了村姑陈推荐的三层包装法,但纸壳子太丑了,放家里不好看。
索性去景德镇定制了两个陶瓷茶缸子,现在用来装白毫银针,摆在书房里很雅致。
看图片里的茶缸子,花鸟图案清晰灵动,色彩鲜艳,想来花了不少钱。
虽不忍心拂其兴致,但实话实说,陶瓷缸并不是存茶的理想容器。
《2》
陶瓷容器用来存茶,有一定的优势。
比如,长得好看。
瓷制器皿外表光洁,形态多样,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
摆在家中、茶空间里,自带娴雅气质。
又比如,不吸香夺味。
表面覆釉的陶瓷茶叶罐,和粗陶罐不同,它没有气孔,不会吸收茶香。
然而,陶瓷茶叶罐的优点再多,也无法弥补它最大的缺陷——不能完全密封。
陶瓷材质坚硬,罐与盖之间无法紧密贴合,就做不到百分百密封。
偏偏,密封是又茶叶储存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陶瓷罐会在罐口装上软木塞或橡胶条,填补盖子与罐身的缝隙。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做到完全密封。
软木塞和橡胶条,使用时间变长之后,不可避免地会老化、变硬,让缝隙变大。
盖口不能密封,空气便会带着水汽溜进罐内,使茶叶受潮变质。
与此同时,茶香也会顺着缝隙飘散。
另外,陶瓷罐易碎的特点,也容易被茶友们忽视。
小容量的存茶罐问题倒不大,若是容量大的存茶缸,重量会非常重,日常搬运起来很不方便。
即便是景德镇的陶瓷缸,也存在这些劣势。
因此,陶瓷存茶罐在实际存茶时的表现,并不能如部分茶友所愿。
《3》
与陶瓷存茶罐类似,各种徒有其表的存茶器皿中,玻璃存茶罐算一个典型。
玻璃存茶罐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这是一把双刃剑。
利在存茶确实好看,透过玻璃,能看到茶叶的本色,若有阳光照射于上,更是赏心悦目。
但它致命的缺陷也在这里,玻璃罐存茶,不避光。
茶叶长时间暴露在光线下,氧化过程会加速,内质不断损耗。
时间一长,茶叶不仅会变红变黑,还会失香失味。
就算只是室内灯光,也会影响茶叶陈化。
真正爱茶的人,不会用茶叶的品质,去交换一时的美观。
况且,玻璃罐和陶瓷缸一样,存在跑气串味的问题。
玻璃罐口通常也会套上一圈橡胶圈,这些橡胶圈都有一股明显的橡胶味。
近朱者赤,茶叶存在这样的罐子里,用不了多久也会染上异味,直接影响茶香。
另外,无法密封、易碎等缺陷,同样也是玻璃存茶罐不适合存茶的原因。
《4》
存茶的重点在把茶存好,而不是把茶存好看。
陶瓷缸和玻璃罐,虽然在外观上有可取之处,但在实际储存时,对茶叶的陈化没有任何帮助。
普通茶友在家长期存茶,始终是三层包装法最为稳妥。
用食品级铝袋、食品级塑料袋、五层的瓦楞厚纸箱,逐层将茶叶密封起来。
这样的严格密封,不仅能有效防止外界水汽、异味、光照影响茶叶品质,也能将茶香聚在一起,共同参与陈化。
存上半年后再开箱,迎接茶友们的就是浓郁清芬的茶香。
若是短期存茶,大小适中的铁罐是不错的选择。
先用食品级塑料袋将茶叶密封起来,再放进铁罐中。
铁罐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再加上塑料袋的保护,算是双重保险。
比起陶瓷罐,铁罐更轻便,拿取方便,外观也不逊色。
比起玻璃罐,铁罐能避光,密封性也不错,更能保全茶香茶味。
平时买小罐茶附带的铁罐,如果质量不错,就可以留下来专门用于短期存茶。
不过,在使用之前,要记得做好清洁,散去原本的茶香,防止串味。
用铁罐存茶,尽量在2-3个月内喝完。
在这期间,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表现最好,时间一长,茶叶仍有跑气变质的风险。
《5》
存茶的核心在于“存”,保证茶叶品质才是首要目标。
长期储存的茶叶,一般不会频繁开箱。
如果嫌弃纸箱外观,不妨把它妥善密封,放在环境适宜又不显眼的地方。
丑一点又如何,至少能存好茶。
至于短期存茶,还是建议选便利性更突出的铁罐。
已经定制好的茶缸子,即便不用于存茶,也能摆出来作为装饰,或者收纳杂物。
但茶叶一旦存坏,就无法挽回。
尤其是白毫银针这种金贵难得的好茶,存坏了实在可惜。
对此,茶友们还是谨慎些吧。
初衷虽好,但方法不当,难免事与愿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长沙炒股配资公司,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倍享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